中新社新疆尉犁4月14日电 题:新疆棉花春播见闻:“90后”新农人成种棉“老把式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作者 苟继鹏
4月中旬,位于新疆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步入春华时节,成片的梨花白似雪,参天的白杨略显浓荫,路旁榆树上的榆钱缀满成串,时值万物萌发,棉花播种亦当其时。
尉犁县是新疆重要的产棉地之一,棉花种植面积逾百万亩。近日,中新社记者来到该县多处棉田探访新疆棉花春播。绕城而行,阡陌纵横,只见各式大型棉花播种机在田间往来不绝,覆膜点种后,大片的黄土地就像披上了白色的条纹铠甲,孕育着棉农一年的希望。
当地棉农说,这两年尉犁县来了两个“劳道(厉害)”的“90后”,两个人管理了3000亩棉田。“这样的事放在以前简直就是天方夜谭,但现在却变成了现实。年轻人靠科技种棉花,已经是‘老把式’了。”当地一位种植棉花多年的棉农说。
两个人种植3000亩棉花?带着疑问,循着地图,记者来到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的“超级棉田”,这是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极飞科技”)于2021年在尉犁县启动的中国首个无人化棉花农场项目,以机器人、人工智能等手段管理3000亩高标准棉田,验证无人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规模种植场景的可行性。
“超级棉田”里,管理者之一艾海鹏正在忙碌。“今年已经是‘超级棉田’第三季了,现在正值春播,我们从4月7日开始点种,至4月13日已全部播种完毕。”他说,去年“超级棉田”实现亩产403公斤,超过所在地块前十年的最高亩产量。
远处两台绿色大型播种机轰鸣而来,播种机驾驶员李双卯说:“我开棉花播种机5年多了,现在这种播种机装载了导航系统,播种线路都是规划好的,驾驶起来很轻松,一台机子一天能播种300多亩。”
原来,这块“超级棉田”内有乾坤。智能灌溉、遥感无人机巡田、农业无人机全程飞防……艾海鹏说,这些都是他们两个“90后”敢挑战3000亩棉田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说着他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。“这是我们的农业物联网,可实现一站式数字化管理农田。通过农业智能相机、气象站、土壤检测仪等设备,全天候实时采集高清农田图像,精准测量气象要素以及不同土层的温度、湿度、含水量等,可迅速根据农情变化做出最优农事决策。”
此时,一架无人机掠过,缓缓降落在地头的空地上。同为“90后”的何希正操纵着遥控器,他是极飞科技的研发人员。“我正在进行遥感无人机巡田,测绘地块数据。”他说,操纵无人机就像有了“千里眼”,可随时掌握3000亩棉田的具体情况。
“相比前两年,今年我们的技术和设备也迭代升级了,更加成熟,当地很多农户对我们刮目相看,也有人提出想跟我们合作,其中不乏‘90后’。”艾海鹏说,有了年轻人,农业产业才会有未来。
数据显示,2022年,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为3745.4万亩,占中国棉花种植面积的83.2%,棉花产量539.1万吨,较上年增加26.2万吨,占中国棉花总产量的比重持续提升,达到90.2%,创历史新高。
来源:中国新闻网
(抗击新冠肺炎)山西全域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 中新网太原5月16日电 (记者 李新锁)16日上午,山西太原正式实行核酸查验的第一天。在
长三角铁路全力准备为复工复产提供运力保障。 5月16日,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获悉,针对当前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态
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(记者 陈杭)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王小娥16日在发布会上表示,5月15日,北京市开展的区域核酸筛查,共采样
中新网上海5月16日电 题:沪大学生手写明信片感谢39名后勤人员 中新网记者 许婧 “垃圾房的管理是最苦最累的,每当我经过垃圾
中新网沈阳5月16日电 (记者 王景巍)5月16日,辽宁省首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中心(以下简称“权益保障中心”)在沈阳市皇姑区
X 关闭
X 关闭